
基金會秘書長任俊峰致辭
2017年11月24日,我會和北京化工大學聯合召開會議,報告“送故事下鄉”公益項目4年來的實施情況、化工大學組織學生參加送故事公益活動情況,并發布“農村貧困地區學前兒童關愛保護現狀研究”課題成果。我會和北京化工大學領導,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國家社會組織管理局基金會處、全國資助中心政策法規處、人社部離退休干部局負責同志或代表,化工大學學生工作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送故事活動組織部門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送故事下鄉”公益項目志愿者等約180人參加會議。
我會領導介紹了2013年設立的“送故事下鄉”公益項目進展情況,感謝廣大社會愛心人士和有關部門、合作單位的關注、支持。項目實施4年來,完成了“姥姥講故事1000個”音頻資料的錄制,配故事機和插圖注音目錄向貧困地區農村推廣,幫助貧困地區孩子接受早教。項目收到各類資助款340萬元,到2017年10月底,已經向貧困地區送出3.4萬套故事盒,包括3700所農村幼兒園、近2萬貧困農戶和1萬多個貧困村,涉及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受益兒童超過10萬人。故事盒受到貧困地區孩子和家長、幼兒園教師的普遍歡迎。會上,項目發起人講故事姥姥也談了自己為孩子們精選和錄制故事的體會。
北京化工大學領導全面總結了組織大學生開展送故事活動和組織師生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的情況。從2015年起,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與我會合作,在全校范圍內聯合選拔優秀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時間為國家級貧困縣兒童傳遞故事盒,切實幫助貧困地區兒童接受早教。三年來,化工大學“送故事下鄉”公益項目,累計招募志愿者1169人,奔赴江西、貴州、云南、甘肅、內蒙古等28個省份為3054名兒童送上了故事盒,得到良好的實施效果,成為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基層、感恩社會、回饋國家、實現個人價值的有力平臺。“送故事下鄉”公益項目更是在校園里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送故事下鄉-農村貧困地區學前兒童教育扶貧社會實踐團”獲得2016年北京市暑期實踐二等獎,“筑夢黔西”送故事下鄉活動得到了貴州文明網的專題報道。2016年,受我會委托,化工大學師生組成的課題組又啟動了“貧困地區學齡前兒童早期教育現狀與需求調查”的課題研究工作。課題組整合校內外資源,組成了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心理咨詢中心等共11位教授、博士、青年教師骨干組成科研團隊參與到課題研究中。課題以農村貧困地區學前兒童、監護人及家庭為調查對象,對學前兒童家庭進行了57個現狀問題調研,回收有效問卷1435份,收到4萬多個有效數據,最終形成了課題研究總報告一篇、《吉安貧困地區學前兒童教育狀況調研報告》一篇,搜集整理學生“送故事下鄉”感言三十余篇。會上,化工大學的學生志愿者分享了他們曾經送故事活動的感想,課題組成員報告了課題的主要成果。
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參會同志介紹了民族地區“送故事下鄉”項目取得的積極成效,并希望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工作落實。一是不斷豐富故事內容。錄制更多少數民族貧困兒童耳熟能詳的民族傳統經典。二是研究擴大項目覆蓋面的可行性,逐漸覆蓋云南怒江、四川涼山、甘肅臨夏等三州。三是希望主辦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進一步研究創新更合理更實惠的普通話教學方式和手段,更好的助力少數民族脫貧攻堅。
我會和北京化工大學領導都表示,要繼續加強合作,進一步實施好“送故事下鄉”公益項目,并根據貧困地區兒童需要和扶貧攻堅工作的要求,擴大項目的內涵和規模,充分發揮基金會和高校在教育扶貧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助力國家打好脫貧攻堅戰作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