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23日,由我會和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以下簡稱“教博會”)在珠海成功舉辦。大會以“匯聚•碰撞•變革:教育創新提升中國力量”為主題,聚焦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運用腦科學、學習科學、互聯網+、智能智造等前沿科技成果,緊密圍繞創新驅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化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開幕式于11月20日上午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宋曉梧,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珠海市副市長閻武出席并致辭。中科院院士、計算數學家、人工智能專家湯濤,“墻中洞”發起者、云端學校倡導者、2013年TED獲獎者蘇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作大會特邀報告。

宋曉梧在致辭中強調,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盛會,從全球來看,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的關系、學和用的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從我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高素質人的共同奮斗;從面臨的主要矛盾看,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更為多樣,對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具個性的教育需求也更為迫切。他表示,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必須大力推進教育全面創新和開放,以創新激活力、添動力、增效力,以開放聚群力、凝智力、匯合力。

在開幕式上,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石明磊和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孫紅培為中關村三小“重新建構學校生態——中關村三小班組群創新方案”、北師大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基于特殊需求學生發展的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等20項SERVE獎,以及南京外國語學校“基于全球勝任力培養的外語大課程建設”等14項SERVE提名獎進行了頒獎。本次SERVE獎共收到來自高校、區域教育行政部門,以及中小學、幼兒園、公益組織、企業等多方的教育創新成果2100余項,最終評選出34項優秀教育創新成果(包括SERVE獎、SERVE提名獎)。


23日上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原司長、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組長趙艾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規劃與發展)論壇上作主題演講,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的發展,并從國家規劃灣區建設的戰略高度,結合灣區兩種制度、三種語言、多元文化,對灣區教育如何在體現國家意志、觀念更新、體制突破、資源共享、差異化、多樣化發展等方面發表了重要意見。

11月23日,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落下帷幕。
本屆教博會網絡報名21130人;近80所大學和科研單位,150多個省市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20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600多家企業,近60家公益機構的負責人或代表參加教博會;100多家媒體(平臺)對教博會進行了報道;通過新浪、搜狐、南方+、視友、中國教育電視臺等網絡平臺,在線收看直播人次達300萬,教博會官方網站的訪問量185萬、點贊數74萬。



大會特別活動場場爆滿:兩天半的時間內,舉辦各類論壇106場、展區工作坊712場、大中小學生展示33場;有46人在自主演講區演講,各省推薦的教師、校長、教研員代表共51位在講壇區演講。有25支大學生(研究生)教育創新創業團隊以及12家企業、10家來自教育系統的項目參加路演,與12位來自不同投資機構的投資人達成多項投資意向。


參會中外嘉賓一致認為,教博會涵蓋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全要素,集大成、匯大智,不僅是中國教育創新成果的全面展示,更打開了一扇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教育創新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