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2010年 12月 28日 01:45 .2011年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招標申報項目說明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向社會資助研究項目的特點是以“短期項目”為主,在一年內完成,并提交研究成果。
一、填寫《項目申請書》的要求
1.請仔細閱讀《項目申請書》中的填表說明,按要求填寫。
2.“填表說明”中的第二條要求詳細論證以附頁的形式書寫,并在左側裝訂;此外,再附一篇近期公開發表的與所申請課題內容相關的文章摘要(主要觀點、結論),不超過3千字,并注明文章標題、發表的出處與時間,也裝訂在左側,。請在申請書第一頁(研究成果)右下角加蓋所在單位公章。
3.將填寫完后的《項目申請書》和所附的文章摘要各一式8份,于2月26日前郵寄到本基金會學術部,同時請將填寫的《項目申請書》電子版發送到本基金會。
二、項目申請書的審議程序
收到項目申請書后,由學術部根據本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專家小組的分工,將申請項目書分送有關學術委員按一定程序進行審議。學術委員會對全部所審項目進行綜合評價,提出當年項目中標的名單,提交本基金會常務理事會審批。
學術部在3月底負責將中標結果通知項目申請人或聯系人,在此之前沒有接到通知者,說明沒有中標。不論中標與否,寄來的材料不再返還。
對以上項目感興趣的個人與機構,可從下面的三個網站下載《項目申請書》和《申報項目說明》,或通過Email、信函、電話索取有關資料。投標截止日期為2010年2月26日。歡迎具有一定研究基礎和實力的個人或機構參與投標。
附:本年度資助課題研究要點及項目申請書
2011年中國改革基金會資助研究項目說明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是專門資助與中國經濟發展、經濟改革有關研究活動的學術性社團。每年面向社會資助研究機構和個人,進行與當前經濟改革與發展有關的課題研究。資助特點是以“短期項目”為主,在一年內完成,并提交研究成果。經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建議、基金會常務理事會審議,確定了2011年社會招標的6個資助項目,每個項目資助金額均為8萬元人民幣。
1.加強預算透明度,減輕全社會的政府行政成本負擔
意義:加大財政預算透明度來增強人民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度和增強對政府的約束是穩步推進民主政治的有力措施,也是約束政府財政支出、加強對政府公共支出進行監督的重要環節。
課題要點:第一,中國各級財政預算透明度的現狀;第二,預算透明度的難點;第三,促進各級政府預算透明度的方法和建議。第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財政監督的具體機制與方法。
2.金融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與治理機制改革研究
由于歷史和體制的因素,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大部分由國有金融機構全資、控股或者參股。由于金融機構的杠桿性,作為國有金融資產的權益性資本通過杠桿效應掌握或者控制著龐大的金融資產。例如,截至2008年底,銀監會負責監管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法人企業5634家,資產總額達62.4萬億元,負債總額為58.6萬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3.8萬億元。如果加上證券、信托、保險等行業國有金融資本通過杠桿效應所撬動的全部金融資產,將是一個相當巨大的數字。也就是說,金融國有資產的治理質量,不僅事關我國國有制融資產本身的保值增值問題,而且事關我國整體上的國家金融安全和市場經濟的穩健與繁榮。
但是,我國目前的金融國有資產根本沒有形成一個成型的治理機制。不論從金融國有資產的出資人機制,監管機制,還是經營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都缺乏明確的制度設計與安排。健全國有金融資產管理體制與治理機制是一個意義重大的選題。
3.在石油產業打破壟斷,建立競爭機制的方案研究
目前我國石油產業的壟斷或寡頭壟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結構失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僅損害消費者和下游生產者的利益,扭曲了資源價格體系,抑制了競爭性市場均衡配置資源的作用,而且不利于開拓民營資本的投資溝道,不利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少數企業的壟斷,甚至造成了油品的無理短缺,構成對國家和政府的公共權威和所有者權利挑戰。所以必須進行打破壟斷的改革。
研究要點:第一,石油及相關產業壟斷的現狀;第二,壟斷造成的資源配置無效及社會福利損失分析;第三,打破壟斷的方法與途徑;第四,如何解決“門坎高”的問題以鼓勵民營資本與民營企業的進入與競爭。
4.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城鎮化要以吸納農民并使之向市民轉變為目標。大量農民工不能沉淀在城鎮,工業化進程與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相脫節,成為嚴重制約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突出矛盾。農民工現象終將會終結,能否實現農民工由農民群體角色向市民角色的整體轉型,平等地融入城市社會,是關系到中國社會結構轉型有序推進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問題。
重點應研究如何順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要求,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完善農民工的公共服務,不斷降低城鎮戶籍的福利含量,逐步讓戶口與福利脫鉤,還原戶籍的人口登記功能,突破以戶籍與福利合一的社會管理制度,允許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
或者,另一個途徑是在維持現有戶籍福利含量水平(不再提高)的前提下(維持既得利益),將有限公共財力集中用于(第一步)以較低公共服務水平迅速覆蓋所有常住人口,然后(第二步)逐步提高常住人口公共服務水平的辦法,漸進地實現福利意義上的農民工市民化。
5.2020年以前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主要目標與措施
十二五規劃實現以后,中國將實現社保體制的全國統籌和全覆蓋,這是一個重大進步。但是在此之后,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在社保福利水平上存在的差異仍會存在,甚至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因體制本身具有“逆向調節”的傾向而使差異進一步有所擴大。因此,在2015年以后,2020年之前,如何進一步推進社保體制的改革,并通過社保體制緩解收入差距的擴大是很有意義的研究。
研究要點:第一,目前和十二五規劃將要實現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實證分析,取得的進展與仍存在的問題;第二,中國社會保障體制的目標模式(借鑒世界其他各國的經驗與教訓);第三,進一步改革的具體步驟,包括2015-2020的階段性步驟。
6.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在住房商品化取向的同時,政府還有責任為那些無力購買商品房的居民提供居住場所。人大也在進行保障性住房立法工作,從理論上推理保障性住房問題有利于立法工作。
研究要點:第一,明確住房制度市場化的基本取向,絕大多數人的住房必須由市場機制提供,而政府保障性住房只是為少數低收入群體提供的居住場所;不能通過保障性住房又搞住房供給制或變成為公務員分房,要明確界定保障性住房的性質、內涵、范圍與界限;第二,保障性住房當中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的比例關系,應與后者為主,并分析資金來源的問題;第三,運行機制;第四,政策和立法建議。
|